在印度布巴内斯瓦尔举行的乒乓亚锦赛又出状况,比赛场馆顶棚竟然漏水了!当时孙颖莎正在与韩国选手申裕斌对战,她及时发现地面出现水渍,存在安全隐患,随即向裁判提出抗议,要求清理积水。这一突发状况导致比赛被迫中断,现场一片忙乱。
这已是本次赛事继“挂错旗帜”事件后的又一丑闻,印度主办方的赛事组织能力受到各方质疑,国乒队员不得不在应对比赛的同时,处处防范各种环境风险。
在国乒女团对阵韩国女团的半决赛中,孙颖莎率先出战申裕斌。 赛前准备阶段,细心的孙颖莎发现场地内有大量水滴,明显是来自顶棚的漏水。
这位平常温和的世界冠军罕见地表露出愤怒情绪,她立即向裁判提出严正抗议,要求清理地面水渍,确保比赛安全进行。 比赛因此被迫延迟开始。
这一突发状况引发广泛担忧,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频繁移动和退台接球,地面上的水渍极易导致滑倒受伤。 有球迷指出:“如果孙颖莎没有发现,在退台接球的时候,很容易摔倒,可能葬送职业生涯。 ”
这并非本次赛事唯一的场地问题,卡林加体育馆由室内田径场临时改造而成,开赛前48小时工人还在铺设地胶,部分区域直接裸露水泥地面。
面对印度堪忧的饮食和卫生条件,中国乒乓球队采取了全面的自我保护措施。 代表团采取了“搬家式保障”,携带了200箱矿泉水、20箱泡面及各类药品物资。
运动员们的背包里装满了泡面和热水壶,这些成了本次亚锦赛之旅的特殊“装备”。 后勤组要求所有入口食材必须用自带矿泉水清洗,连洗漱用水都做了特殊安排。
国乒队员们对卫生问题格外警惕,比赛中,王楚钦擦过汗后把毛巾放在塑料袋里,孙颖莎擦汗后毛巾不直接放在球台上,而是垫一个东西。 这些小细节体现了队员们对当地卫生条件的不信任。
中国乒协更是将“健康完赛比拿金牌更重要”,作为本次参赛的首要原则。 这一表态反映了代表团对本届赛事条件的深切担忧。
本次亚锦赛的组织问题早在开幕前就已显现,开幕当天,主办方悬挂了错误的中国台北代表队旗帜,并非国际奥委会认证版本。
错误旗帜为红色底色,图案设计完全违背国际体育赛事规定,与1981年《洛桑协议》中明确的“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旗”样式截然不同。 更令人不满的是,五星红旗被挤在所有旗帜的末端,位置偏僻且尺寸与其他国家旗帜无异。
中国代表团随即与亚乒联、印度主办方展开紧急沟通,态度坚决地表示:“立即撤下错误旗帜,这是进行后续一切交流的前提。 ”经过近两小时的协调,错误旗帜才被替换为符合规定的中国台北奥委会会旗。
赛事基础设施问题同样突出,场馆内电线杂乱铺设,地面工具零件散落。运动员们只能在施工噪音和未调试的灯光下备战。 日本队教练王锐拍摄的视频显示,训练场地条件恶劣,运动员热身时甚至被迫躺在水泥地上进行拉伸。
印度布巴内斯瓦尔十月气候湿热,气温超过30℃,湿度达70%。 场馆内疑似没有空调,王楚钦不得不依靠冰袋降温以抵御35℃的酷热。
半露天的赛场环境恶劣,顶灯上停着鸟,青蛙从地胶裂缝中跳过。 日本队员训练时遭遇青蛙干扰,张本智和因怕鸟粪落入嘴中不敢呐喊。 中国香港选手黄镇廷在社交平台发文:“愿所有人远离印度”,配图是场馆内满地鸟粪和发霉的墙壁。
住宿条件同样令人担忧,官方接待酒店的自来水异常浑浊,需持续放水20多分钟才逐渐转清。 随行中国记者用“空气辣眼睛”形容居住环境,酒店床单带有污渍。
中国台北队两名主力赛前因伤退赛,替补选手冯翊新抵达后突发阑尾炎。 印度当地医院已接诊数名运动员肠胃炎病例,国乒为此随身携带了止泻药和电解质冲剂等药品。
本次亚锦赛暴露了印度在大型赛事组织上的严重短板,印度将此次亚锦赛视为申办2036年奥运会的重要展示机会,然而实际情况却令人失望。
与同期举行的欧洲欧锦赛相比,印度亚锦赛的条件差距显著。 欧锦赛提供了专业训练区与康复设施,而印度亚锦赛则被网友调侃为“欧洲选手在度假,亚洲选手在渡劫”。
这不是印度首次因赛事组织问题遭诟病,2023年摔跤世锦赛曾发生数十名运动员食物中毒事件,2024年羽毛球公开赛则出现场馆空调故障,球员在40℃高温下比赛的窘境。
国际乒联检查报告指出,印度组委会“缺乏应急能力”,医疗站仅配备基础急救设备,运动员村距场馆车程40分钟且接驳班次少。 这些系统性不足成为印度申办更大规模国际赛事的障碍。
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国乒队员们仍坚持训练备战。 王楚钦明显瘦了一圈,但依然坚持比赛;梁靖崑练得浑身是劲;邱贻可教练对孙颖莎的健康照顾得无微不至。